МК-60 » 02 мар 2021, 21:54
文字10
過去,許多人擺脫了依戀,恐懼和憤怒,完全專注於我,承認了我的指導,並用我的知識淨化了自己。 這樣,他們都對我獲得了超验
的愛。
A.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ada評論:如上所述,對於一個受物质影響太大的人來說,要理解至尊絕對真理的個人性質是非常困難的。通常,那些熱衷於物質身體概念的人們都沉迷於唯物主義,以至於他們幾乎無法理解,存在一個超验的身體,它永恆,充滿知識並且永遠幸福。在物質觀念上,身體容易腐爛,充斥著無知和完全不快樂。因此,當人們了解上帝的個人形式時,他們基本上會牢記同樣的身體觀念。對於這種唯物主義的人來說,最高形式是巨大的物質表現。因此,他們認為至高無上的真理是非個人的。而且由於他們過於沉迷於物质這一事實,因此從物質中解放出來後維持人格的觀念使他們感到恐懼。當他們發現精神生活也是個人的時候,他們害怕再次成為個性。因此,他們自然會喜歡與非個人空虛合併的概念。他們通常將生物與與海洋融合的泡沫進行比較。沒有個性,那是精神存在的最高境界。這是一種生活水平,充滿了對精神存在的恐懼和無知。而且,許多人根本沒有能力理解精神的存在。他們被各種類型的哲學推測的許多理論和矛盾所迷惑,他們感到厭惡和憤怒,並得出了愚蠢的結論:沒有更高的原因,一切最終都是空虛的。這些人的生活處於不健康狀態。有些人過於物質依附,因此不關注精神生活,另一些人則想與根本原因融合,還有一些人對一切失去信心,對各種精神推理感到絕望而感到惱火。後一類人在各種陶醉中找到幸福,有時甚至幻想著幻覺是一種精神啟示。有必要擺脫對物質世界的所有三種依戀:對精神生活的忽視,對精神身份的恐懼,以及因生活失望而產生的空虛的觀念。為了使自己擺脫對生命的物質理解的這三個層次,必須在真正的靈性導師的幫助下從上帝那裡得到充分的指導,並遵循奉獻服務中所教導的紀律和規章原則。奉獻服務的生命的最後階段稱為bhava,即對神格的超然愛。
《 Bhakti-rasamrta-sindhu》一書描述了奉獻服務的科學,它說:
ādau śraddhā tataḥ sādhu-
saṅgo ’tha bhajana-kriyā
tato ’nartha-nivṛttiḥ syāt
tato niṣṭhā rucis tataḥ
athāsaktis tato bhāvas
tataḥ premābhyudañcati
sādhakānām ayaṁ premṇaḥ
prādurbhāve bhavet kramaḥ
“首先,一個人需要對自我實現有最初的渴望。這將導致努力與精神上提升的個人進行交流的階段。在下一階段,將由高尚的靈性導師發起。在他的指導下,人們開始了奉獻服務。通過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奉獻服務,一個人擺脫了所有物質依戀,獲得了自我實現的穩定,並獲得了聆聽絕對個性斯里·克里希納的敘述的倾向。這種傾向使人們進一步堅持克里希納的意識,並逐漸成熟為bhava,這是超验對上帝的愛的初始階段。對上帝的真愛被稱為prema。這是人生最高,最完美的階段”。在prema階段,門徒不斷地從事對上帝的超验的愛心服務。因此,通過奉獻服務的漸進過程,在真实精神大師的指導下,人們可以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擺脫所有物質依附:對一個人的靈性認同的恐懼和對空虛的沮喪渴望。 這樣,個性才能最終達到至尊主的居所。
評論
在Srila Prabhupada的這篇評論中,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通過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奉獻服務,一個人擺脫了所有物質依戀……”。當上師是真實的時,門徒就逐漸使自己擺脫所有基本的依戀,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傳道,否則,穩定和發展都將受到阻礙。啟動並不意味著要進行儀式,啟動是可以解放和提升門徒的實用指南。通常,現代的大師以儀式的形式給出啟動,不教任何人並且本身就是不合格的。這樣的大師會閱讀一般的演講,會說一些一般的單詞,因此他們的學生仍然忙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幾乎無法發展。
“在prema階段,門徒不斷地從事對上帝的超验的愛心服務” –不斷地參與奉獻服務意味著基本上是人與人之間的讲道。從事奉獻服務並不一定意味著這樣的奉獻者在寺廟或家庭中經常從事崇拜,這意味著他的心神,智力和感官主要是針對上帝的。當一個人愛時,他就不得不談論自己的愛的對象,因此,當一個人愛神時,他就不得不談論神或奎師那知覺的科學。對上帝的愛是通過無私的,負責任的讲道為柴坦尼亞·瑪哈帕布(Lord Caitanya Mahaprabhu)主的服務。理想情況下,這種讲道是連續的。 所有其他對上帝的愛和感情都是初步的。